2025年8月,全国工商联揭晓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一个来自保定东安村的名字让业界瞩目——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以272.46亿元年营收首度登榜,位列第492位。
这家从1984年200元起步的废旧金属回收作坊,历经四十载风雨,不仅成长为特斯拉、宝马的全球供应商,更见证了中国制造业从追赶到引领的时代变迁。
臧氏家族三代人的坚守与创新,80后海归少帅的资本运作与全球布局,正在书写传统产业与资本市场、代际传承与国际化战略深度融合的中国方案。
No.01
父辈创业与少帅诞生的时代巧合
历史的齿轮转动总充满奇妙巧合。1984年,当臧立根怀揣全家仅有的200元北上东北时,他不会想到,这个创业起点恰与未来接班人臧永兴的出生形成时代双重奏。
一车5吨铝渣赚取9倍利润的传奇,不仅奠定了立中集团的根基,更预示着一个中国制造业传奇的开启。
"铝价从7000元涨到18000元,我们一年就赚了900万。"臧立根的回忆折射出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短缺带来的时代机遇。
这种对市场脉动的敏锐把握,成为立中集团最原始的基因,也为38年后企业跻身民企500强埋下伏笔。
No.02
家族企业的超前智慧
1990年,当多数家族企业还在为股权争斗时,臧氏三兄弟做出惊人决定:将股权均分为三,各占三分之一。这一看似简单的分配方案,背后蕴含着东方智慧与现代管理思维的奇妙融合。
更令人惊叹的是1991至1995年间的"两权分离"革命。臧氏兄弟主动让出经营管理权,只保留董事、监事职务。
“当时在思想和心理上都很矛盾,但长痛不如短痛。”这番自我革命比许多知名房企的家族治理改革早了整整十年。
如今集团9000多名员工中,150多个核心管理岗位没有一位臧氏亲属。这种超前治理结构,为日后对接资本市场奠定坚实基础,也成为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的典范样本。
No.03
从跟跑到全球领跑
立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铝合金技术的突破史。
1993年,当国内产业还处于跟随阶段时,立中率先研发出高纯铝硅镁钛铸造铝合金,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填补国内空白。
1995年与日本金属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保定隆达铝业,引进预热-熔炼-保温铸造炉组,实现机械化连续生产。这种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模式,使立中快速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如今集团已建成7个省级材料创新中心,拥有授权专利311件。在功能中间合金领域产能达16万吨,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No.04
80后少帅的上市棋局
2015年3月19日,深交所创业板钟声响起,31岁的臧永兴主导的“四通新材”成功上市。这位曼彻斯特大学海归,用资本市场的认可证明了父辈事业的价值。但他的资本棋局才刚刚开始。
2016年接任董事长后,他迅速推动车轮业务、铸造铝合金业务并入上市公司,实现三大业务板块整体上市。
2021年6月,公司更名为“立中集团”,完成资本市场的品牌统一。这套“分拆-上市-整合”的组合拳,堪称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的典范之作。
No.05
从保定小村到世界舞台
在臧永兴的推动下,立中加快全球化步伐。泰国生产基地的建成,墨西哥一期项目的满产,使立中成为少数在东南亚和北美同时拥有生产基地的中国铝合金企业。
这种布局不仅是为应对贸易摩擦,更是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战略选择。如今,立中的客户名单涵盖奔驰、宝马、奥迪等国际品牌,以及长城、吉利、蔚来等国内车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立中是行业内极少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从再生铝资源回收到功能中间合金研发制造,从汽车铝合金车轮到轻量化底盘零部件设计制造。这种垂直整合能力构成了立中的核心护城河。
No.06
数字背后的价值密码
2024年272.46亿元的营收背后,藏着更多值得解读的信息。9.22%的毛利率在制造业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2.63%的净利率考虑到行业重资产属性,已优于多数同业。
更值得关注的是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5.41%,远高于营收16.61%的增速,显示公司正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型。期间费用率7.71%,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显示管理效率提升。
但资产负债率65.64%较去年同期上升0.99个百分点,需要关注扩张期的财务风险控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137.48万元,与4.01亿元净利润存在差距,提示需要加强现金流管理。
No.07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臧氏家族的特别之处在于,既保持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又传承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老哥仨三世同堂,29口人同吃一锅饭,经常在食堂餐桌上讨论行业发展和公司战略。
“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臧立根如是说。这种东方式家族治理模式,既保持决策效率,又维系情感纽带。
臧永兴等二代接班人的成功过渡,提供了家族企业传承的中国方案:早期留学海外接受现代商科教育,回国后从基层岗位历练,逐步接管核心业务,最终完成新老交接。
No.08
转型期的平衡艺术
面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立中积极切入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域,新建六氟磷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等项目。这是立中继铝合金、车轮、中间合金之后的第四大业务板块。
但转型之路充满挑战。2024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显示行业竞争加剧。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7.08%,反映出融资成本上升的压力。
立中需要在新旧业务之间找到平衡:既要保持传统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又要确保新业务的投入见效。
特别是在新能源材料领域,面临众多专业玩家的竞争,需要快速建立技术优势和客户基础。
结语:立中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微观缩影。从废旧金属回收起步,到全球细分市场龙头;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上市公司;从技术追随者,到标准制定者。
臧氏兄弟用30多年时间诠释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注精神,臧永兴则展示了新一代企业家的国际视野和资本运作能力。
这种代际传承的完美结合,使立中在保持主业定力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的今天,立中的经验值得更多民营企业借鉴思考——真正的传承不仅是财富的转移,更是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薪火相传。
从1984到2025,从200元到272亿,这个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浙江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