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事儿,挺有意思的,就是一个在Quora上,有位韩国网友挺纳闷地问了句,说为什么中国人好像对印度人吹的那些牛皮,不仅不怎么当回事,有时候还乐呵呵地跟着捧哏,但只要我们韩国人一聊起自家的历史文化,他们那反应,嚯,立马就跟点着了的炮仗似的?
这个问题问得,怎么说呢,挺到位的。底下吵成一锅粥,世界各地的老哥老姐都来分析。但其实这事掰开来看,一点都不复杂。你得先咂摸咂摸,印度和韩国这两种“吹牛”,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你上社交媒体溜达一圈,印度网友那些豪言壮语,简直是互联网上一道固定的风景线。一会儿说自家军事实力,那是妥妥的世界前三,士兵个个都跟开了挂似的;一会儿又聊航天科技,什么领先全球,感觉火星都快成他们后花园了。还有宝莱坞,在他们嘴里,那必须是把好莱坞按在地上摩擦的存在。
这些话,说实话,谁听了都知道里头掺了多少水,离谱得甚至有点好笑。可你看中国网友的反应,大多是屏幕前咧嘴一笑,手指头敲着键盘就开始顺杆爬:“对对对,三哥最强!下次登月球背面记得开个直播,我们搬小板凳围观!”这心态,真就跟看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举着个塑料水枪,奶声奶气地喊“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一样,你不会跟他较真,反而觉得这孩子挺有精神,挺可爱的。
但是,只要主角一换成韩国,整个评论区的气氛瞬间就从喜剧片切换到了战争片。
就说今年1月份那事,韩国一个学者发了篇论文,言之凿凿地说“汉字是起源于韩半岛的”。好家伙,这不捅了马蜂窝了么,国内互联网上热搜挂了好几天,大家伙儿气得不行。结果呢,没过多久这论文就被国际期刊给撤了。可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段,有篇报道说印度学者称“象棋是印度人发明的”,评论区里呢?画风和谐得不行,全是“不愧是三哥,又开始给世界贡献历史了”、“支持,万物起源南亚次大陆”,一片欢声笑语。
这天差地别的反应,背后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双标,而是两种行为的性质,从根儿上就不一样。
一个是在自家院子里搭台唱戏,自娱自乐;另一个呢,是想来刨别人家的祖坟。印度网友再怎么夸,你发现没,他那个话题的圆心,始终是“我们印度自己”。说军队牛,那是为自家小伙子自豪;说科技强,那是给自家工程师点赞;说电影好,那也是觉得自家明星产业了不起。这些话,哪怕吹上了天,他没有去抢别人的东西,也没想否定你的过去。对我们来说,人家关起门来怎么给自己打气,那是人家的自由,我们犯不着上纲上线。跟着调侃两句,还能给枯燥的生活找点乐子,何乐而不为呢?
可韩国那边的一些说法,就完全是另一个路数了。他们说“端午节是他们的”,拜托,稍微翻翻书就知道,这节日起源是为了纪念谁,后来是怎么传到朝鲜半岛的。他们把咱们的汉服,稍微改动一下,就一口咬定是自己的“韩服”,可汉服的规制样式,明朝的《舆服志》里写得清清楚楚,比他们所谓的“传统”早了几百年都不止。
这些操作,就已经不是吹牛了,这叫“挖根”。是想把文化源头的标签撕下来,贴到自己身上。这就好比你家有个祖传的青花瓷瓶,你邻居天天过来看,夸好看,有一天他突然拿回家,用砂纸把底款磨掉,刻上他自己的名字,然后到处跟人说这是他们家祖传的宝贝。你说你气不气?对中国人来说,这些传统文化,是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念想,是刻在骨子里的身份认同,怎么可能容忍别人随手拿去,改头换面就成了他家的?
更有意思的是,恰恰是因为中国和韩国,文化上曾经那么亲近,一衣带水,历史上长期都是在中华文化圈里。正因为这份“亲”,当对方试图搞“去中国化”,甚至想反过来当“爹”的时候,那种情感上的背刺感,才来得格外猛烈。
你想想,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多少不是看着韩剧,听着K-POP长大的?这种深度的文化接触,让你对它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共情。可当你发现,你曾经真心喜爱和追捧的文化源头,却在背地里干着“挖你家祖坟”的事,那种感觉,与其说是单纯的愤怒,不如说是一种被背叛后的心寒。这比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人胡说八道,要伤人得多。
有个日本网友的评论就说得特别到位,他说:“中国看印度,像是在看一部剧情虽然夸张但主角挺努力的励志电影;看韩国,则像是在看一部自己原创剧本的翻拍剧,处处透着熟悉感,但又时时刻刻担心它给你魔改成另一回事。”
当然,要是把这事儿全归结为情感问题,那也太简单了。现实里的摩擦,才是让这些情绪被放大的根本原因。
你看数据,去年中韩的贸易额是3600多亿美元,中印才1360亿。经济捆绑得越紧,意味着在半导体、文化产业这些高精尖领域,竞争就越激烈,利益冲突自然就越多。这就像你对隔壁邻居半夜装修的容忍度,肯定比对隔着几条街的工地施工声要低得多。印度跟我们的核心利益圈还隔着一段距离,有缓冲。但韩国呢?不光是近邻,还牵扯到美军基地这种敏感的安全问题,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特别容易戳到我们的神经。
前阵子泰国芭提雅那事儿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几个韩国游客自己打架,韩国媒体第一时间不是搞清楚事实,而是铺天盖地地报道说是“中国人伪装成韩国人闹事”,专题都做出来了,就为了抹黑中国游客。直到泰国警方把监控、人证全甩出来,证明就是他们自己人内斗,那些韩媒才灰溜溜地删了报道,连个屁都不敢放,更别提道歉了。这种一出事就先甩锅给你的行为,真的,比什么历史争论更能消耗掉普通人的好感。
说到底,我们对印度和韩国的态度,真不是什么双标。而是一种非常本能的、精准的反应。对那种不触及我们核心利益、不伤害我们感情的“自嗨式吹牛”,大家心态很放松,笑一笑,甚至还能参与进去玩梗。但要是有人想动我们的文化根基,想篡改历史,甚至在现实里恶意构陷,那对不起,我们一定会站出来,把事实和道理掰扯得明明白白。
希望那个在Quora提问的韩国朋友能明白,这种激烈的反应,从来不是针对哪个国家的人,而是针对那些不尊重历史、不尊重事实的行为。国与国之间想好好相处,终究得建立在相互尊重上,而不是靠吹牛和抢东西。
毕竟,历史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这个民族站立的地方。谁想来刨,我们都得急。
浙江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