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上海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值得我们普通人也来关注一下。
上海市开了一个规格很高的会,叫做“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这已经是第37次了。
这个会的名字听起来挺官方,但说白了,就是上海市长每年都会请来一群世界顶尖公司的“掌门人”,坐下来一起聊聊天,请他们给上海的未来发展出出主意。
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了不起的开放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发展规划摊开来,听听来自全球最前沿的商业领袖们有什么看法。
今年的会议上,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就是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的全球董事长赵国华。
他不是来推销产品的,而是来分享观点的。
他聊的核心话题,跟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那就是怎么一边搞好绿色环保,一边又能搭上人工智能这趟飞速发展的列车。
赵国华提出了一个词,叫“双转型”,听起来有点专业,但拆开来看就很好理解了。
所谓“双转型”,指的就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绿色化、低碳化转型”要同步进行。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我们给一辆老汽车升级,既要给它换上最强劲、最智能的发动机和自动驾驶系统,让它跑得更快、更聪明;同时,还要把它从烧油改成用电,让它跑起来完全没有污染。
这两件事要一起干,难度可想而知,但一旦成功,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
赵国华认为,上海以及周边的长三角地区,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正在进行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对中国其他城市有参考价值,甚至能给全世界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大家可能会觉得,一个做工业电气设备的公司,谈论人工智能和绿色城市,是不是有点不沾边?
其实不然。
赵国华在会上分享的,都是他们自己亲身实践过的经验。
他举了施耐德在上海普陀和江苏无锡的两家工厂作为例子。
这两家工厂可不一般,它们都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了“灯塔工厂”。
这个“灯塔工厂”的称号,含金量非常高,它代表着全球制造业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的最高水平。
那么,这些工厂到底先进在哪里呢?
就拿上海普陀的工厂来说,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工人加机器的组合了。
人工智能系统就像一个超级大脑,渗透到了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从客户下一个订单开始,这个“大脑”就会自动规划出最高效、最省电的生产流程。
生产线上的设备,都能实时上传自己的健康状况,AI系统能提前预判哪个零件可能要出故障了,然后提醒工人提前更换,避免了生产中断造成的损失。
这样一来,整个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因为能源使用更加精打细算,碳排放也降了下来。
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双转型”成功案例。
施耐德等于是先在自家的“试验田”里种出了丰收的果实,再把这些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拿出来分享,说话自然就有了底气。
当然,光自己做得好还不够,作为一家深度融入中国发展的跨国企业,施耐德更重要的角色是帮助各行各业一起实现转型。
这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具体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在上海嘉定区,有一家再生能源中心,过去可能需要不少工人轮班值守,时刻盯着各种复杂的仪表和设备。
现在,通过引入施耐德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和人工智能预警系统,超过九成的人工操作都被智能设备替代了,系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运行状态,既减轻了人的负担,又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
再比如,很多人都去过的上海地标性建筑——金茂大厦。
这栋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摩天大楼,能耗曾经是个不小的问题。
后来,金茂大厦采用了施耐德先进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就像给整栋大楼装上了一个聪明的“能源管家”。
这个管家能根据天气、人流等情况,自动调节楼内的空调、照明系统,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省电力。
这让一座老建筑焕发了新生,成为了超高层智能建筑节能的典范。
还有更前沿的领域。
如今人工智能大模型非常火热,但训练这些模型需要巨大的算力,而提供算力的数据中心个个都是“耗电大户”,如何为它们提供稳定、高效且绿色的电力,是个世界性难题。
在上海的一所顶尖大学里,施耐德就为他们的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定制化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确保了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这就像是为国家攀登科技高峰的“登山队”,提供了最可靠的后勤保障。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案例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像赵国华这样的全球企业领袖如此看好上海、看好中国。
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更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取的创新生态。
在这里,有世界一流的人才储备,施耐德自己在上海就建立了一支超过1500人的庞大研发团队;在这里,有最完善的产业链,一个想法可以很快变成产品;在这里,有最广阔的应用场景,任何新技术都能找到试验和落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有愿意倾听企业声音、积极推动创新发展的政府。
所以,施耐德才会持续不断地加大在上海的投资,先后建立了“数字配电中国研发中心”、“关键电源创新实验室”等多个世界级的研发机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在中国,为中国”,而是“与中国,共创新”的深度合作模式。
他们正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微电网等更先进的技术,打造零碳园区甚至是零碳城市。
这种合作是双赢的,施耐德借助中国的舞台实现了自身技术的迭代升级,而中国也通过引入这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了自身产业的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这背后,彰显的是中国扩大开放、拥抱全球化的坚定决心,以及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繁荣、智慧和绿色未来的美好愿景。
浙江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